-
1949年,毛泽东去长安大戏院看戏,田汉想找毛泽东说话,强闯包厢
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7:45 点击次数:143【前言】
1949年3月,中央领导们从西柏坡搬到了北平,毛泽东等领导人住在香山。那时候在北平,看戏就是最时髦的娱乐活动。中央每周都会安排大家看场戏或者办场晚会。
毛主席常去长安大戏院听戏,他特别爱看戏曲表演,一有空闲就乘车从香山赶到城里看戏。当时北平的戏院是全国最热闹的,在长安大戏院看戏时,经常能遇见不少重要人物。
【毛泽东的警卫员讨论梅兰芳是男是女,李银桥故意说:“你们去问问主席看。”】
部队进驻北平后,在长安大戏院办了场欢迎演出,最后压轴的是梅兰芳的《霸王别姬》,大伙儿都盼着看这场好戏呢。
演出前一天下午,毛主席就开始忙工作。可能是刚进城事务太多,他一直没停歇,连续工作到第二天下午。要是再这么干下去,肯定累得连演出都没法去看了。
李银桥作为卫士长,正为怎么让毛主席停下来歇会儿发愁。正着急呢,突然听见值班室的警卫员们在争论梅兰芳到底是男是女。虽然梅兰芳名气很大,但大伙儿平时只看过他演的戏,很多警卫员都误以为这位大师是位女性。
有人质疑说梅兰芳其实是男性。马上有人反驳说,梅兰芳这么漂亮肯定是女性,怎么可能是男的。随后那些守卫又讨论起梅兰芳的年纪,有的说他是个年轻姑娘,有的则认为是个老太太。
李银桥灵机一动,故意提议:"要不你们去请示主席吧?"这么一打岔,说不定主席就能趁机歇会儿了。
毛泽东听到警卫员的问题后兴致勃勃,反问道:"你们说梅兰芳是男的,有什么证据?"
有个守卫支支吾吾地说:"好像是男的。"
毛泽东说:"这确实不好办,因为情况还没摸清楚。"
几个警卫员误以为梅兰芳是女性,正暗自得意。毛泽东立即提醒道:"先别急着高兴,你们都犯了主观臆断的毛病,没有认真查证就下结论。梅兰芳其实是男性,有人觉得他是女的,纯粹是被他唱戏的嗓音给迷惑了......"
听完毛主席的解释,警卫员们这才搞清楚梅兰芳其实是男的。毛主席讲得特别生动明白,大家都听入迷了。要不是厨师来送晚饭,他们差点连看戏都耽误了。
那天晚上的晚会由中南海俱乐部主任钟灵负责安排。他在台上宣布表演节目时,特别提醒大家要保持良好秩序,看到领导进场时别往前挤,可以热情鼓掌。
那天毛主席和周总理都到场了。毛主席坐在长安大戏院二楼的包间里看演出,先是看了歌剧和折子戏,压轴的是梅兰芳表演的《霸王别姬》。
梅兰芳刚走上舞台,观众席就响起雷鸣般的掌声。这位54岁的京剧大师虽然很久没演出了,但深厚的艺术功底让他风采不减当年。他的唱腔圆润动听,身段优美流畅,引得台下观众连连喝彩。
演出快要散场时,安保人员提醒毛泽东提前离开,解释说:"观众太多,等结束时会很拥挤,不方便出去。"
但毛主席觉得中途离场不合适,他说:"提前离开显得不太尊重人。"等到演出结束,梅兰芳带着全体演员出来谢幕时,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。毛主席也用力鼓掌,对这场演出赞不绝口。
第二天傍晚,毛泽东再次从香山赶到长安大戏院,欣赏了程砚秋大师演出的《荒山泪》。长安大戏院人气很旺,不仅领导们常来,不少士兵、警卫员和工作人员也爱来这里看戏。
人多的公共场所,安保工作一定要做好。当过刑警的马永臣回忆:"那时候北平的戏院都会专门给纠察队留最后一排座位,叫弹压席。有时候去一个班的人,有时候就派几个。都穿着军装,带着枪。"
京津卫戍区司令聂荣臻向纠察总队参谋长李青川询问:"北平的戏院挺红火,你们是怎么安排战士们看戏的?"
李青川说:"我们调整了卫戍区司令部发布的纠察规定。原先规定军人不能进任何娱乐场所,连听书看戏看电影都不行,这管得太死。我们修改后允许军人去看演出,只要不带武器、守规矩、正常买票就行。"
聂荣臻赞同地回应:"这个主意不错。"
解放军战士们从农村打拼几十年才进了大城市,其他享受不敢说,就想听听京剧过过瘾。这么简单的心愿都实现不了,实在有点说不过去。
解放军战士看戏时都很守规矩,因为有上级管着,就是去放松一下。但有些老百姓在戏院也不安分。北平有些穷学生,没钱又想看戏,就经常跑到戏院蹭戏看,从来不买票。
这群学生纠察队打不得骂不得,实在让人头疼。参谋长李青川给他支招:"你咋不学学以前山东主席韩复榘那套?"
领导追问道:"你这话是想表达什么?"
李青川说:"先用汽车把人运到北平城外,然后空车返回,让他们自己走到天亮。以前韩复榘对付乞丐就用这招,把人拉到山东省外再把车开回来。"
对付那些在戏院捣乱的北平学生,就用这法子,没几天就把城里几个大戏院管得服服帖帖,看戏的氛围越来越舒坦。那时候甭管是谁,不掏钱买票就别想进场,就算是毛主席、周总理来了也得照规矩来。
【戏园子的安全保卫工作,排查人员是个细致活】
1949年北平的戏院都被军队接管了,张明河用从国民党宪兵那儿学来的方法,把戏院内外都管控得严严实实。特别是中央领导来看戏时,连台上表演的演员都要接受检查。后来领导们不去戏院看戏了,改成让戏班去怀仁堂演出。
虽然不会搜身,但规定不能带包进场,连演员的道具箱也要检查,拿取物品都有人盯着。等剧场彻底清场检查后,才让领导们入场,整个场所里外都管控得非常严格。
一次毛泽东在长安大戏院看戏时,外面有辆车的后备箱被人塞了东西。调查了好一阵子,最后发现是工作人员着急忙慌认错了车,这事才算完。
公安部干部辛任之介绍:"没有专门的看戏安保人员,现场安保工作由公安局统一安排。重点是要防止无票人员混入。民主人士中有人有票,也有人没票。领导们通常在包厢看戏,门口会安排专人值守。除了包厢安保外,楼梯口也是重点防范区域。领导进入包厢后,楼上通道就会封闭,演出结束前禁止任何人进出。"
包厢里偶尔会请一些民主人士来做客,这些人都是由首长的贴身警卫领进来,先交给守在楼梯口的警卫,再由他们带上楼去。
1949年7月,在全国第一次文代会的演出中,毛主席特意邀请朱老总同坐一个包厢。这时田汉突然凑过来,硬是挤进了他们的包厢。
辛任之负责安排毛泽东所在的车厢座位。虽然他知道田汉是文代会副主席,但按规定田汉应该坐在民主人士区域。尽管辛任之认识田汉,也清楚他的身份,但他还是严格按照工作规定执行了座位安排。
辛任之礼貌地告诉田汉:"您的座位在那边,请往那边走。"
田汉礼貌地回绝说:"不用了,我待在这儿就挺好。"他心里琢磨着,要是离开这个包厢,还怎么跟毛主席聊天呢?
辛任之劝不动那人,就让女助理再去试试。他们正低声商量时,朱德听到了,转身说道:"小同志,不用勉强他离开,他是咱们自己人。"
朱德冲毛泽东会心一笑。毛泽东也露出笑容,说道:"都是自己人,咱们得好好聊聊。"辛任之这才放下心来。
朱汇川是纠察总队的小警卫员,曾多次陪领导看戏。有次他在长安大戏院正看得起劲,突然听人说毛主席也来看戏了,吓得他赶紧往外跑,再也不敢大咧咧地坐着看戏了。
朱汇川冲到门口突然停下脚步,心里舍不得错过这场好戏,又转身溜达回来看表演。这年他19岁,正是贪玩好动的年纪,特别喜欢凑热闹看演出。因为他在纠察队干活,看戏倒是近水楼台先得月。
他们是专门负责维持戏院秩序的纠察队,和普通当兵的不一样,经常要在戏院执勤,所以跟门口站岗的警卫都混得很熟。
另一次梅兰芳演《天女散花》,大家都抢着去看,朱汇川也去了,还带着几个姑娘。这些姑娘是纠察队里的女队员,当时没有配发女兵制服,她们只能穿便装。但穿便装想随便进出戏院可不容易,朱汇川就主动帮忙把她们带了进去。
大家刚走进剧院,意外发现毛泽东也在场看戏。门口的警卫员赶紧提醒:"你们怎么这时候来了?主席正在里面呢。"
几个人吓得赶紧躲到角落,偷偷摸摸把戏看完。平时带女兵看戏倒没什么,有领导在场时不出事还好,万一出事可就麻烦大了。
另一次在中山公园音乐堂,有个挺陡的斜坡。朱汇川走得太急刹不住脚,往前冲了好几步。旁边一位带着浓重江苏口音的人赶紧伸手扶住他,提醒道:"小心点,小伙子。"
朱汇川抬头一看,原来是周恩来。周恩来轻声提醒:"前面有领导在,动作小点声。"朱汇川吐了吐舌头,赶紧放轻脚步退了回去。虽然知道有重要人物在看戏,但朱汇川还是忍不住想去看。好在他们这些执勤人员可以自由进出戏院,戏班子也乐意接待他们——有这些人在场,谁都不敢捣乱惹事。
戏院舞台正对后墙的那排座位是留给维持秩序的人坐的,不对外售票。老板通常会在座位前摆张桌子,放些茶水、水果和瓜子之类的零食招待他们。
负责维持秩序的士兵通常都会自带水壶,有些巡逻人员也不坐下休息,而是在场地里来回走动,腰间别着枪主要是为了震慑。后来老板就不再准备桌椅和零食了,普通士兵们也不会随便拿吃喝的东西。
警卫员看戏时总有不少麻烦事,其实领导看戏也有自己的困扰。就拿毛主席来说,他的烦恼就是名人特有的那种。有一次他去看演出,警卫员忘了提前通知公安部。
罗瑞卿听说这事后,急忙赶到前门外的戏院,冲着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发火:"你们连警卫都不通知一声,万一出事,我们可担不起这个责任!"
毛泽东看两人争执不下,插话说:"我想看戏解闷。"
罗瑞卿没再说话。作为国家领导人,毛泽东这一生牺牲了很多,特别是在个人自由这件事上。
新中国成立后,毛主席外出活动需要经过警卫部门同意。也就是说,他想去什么地方,如果警卫不同意,他就去不成。这让毛主席感到烦恼,不过他也明白警卫们是出于安全考虑。
在延安和西柏坡那会儿,毛主席出门逛街特别自在,带个警卫员就能想去哪去哪。可到了北京之后,就只能在南海里头随便走动,要出个门可就不那么方便了。
【后来,毛泽东不去外面看戏了,中央请戏班子到中南海来表演】
大约在1950年底到1951年初这段时间,毛主席就不再外出看戏了。其实不是他不喜欢看戏,主要是每次出门看戏都要调动大批警卫人员,实在太费周章了。
为了让住在中南海的领导们生活更丰富多彩,经常会有剧团来中南海演出。除了看戏,越来越多的领导喜欢看电影,中南海里专门设有电影院,会放映各种类型的影片。
领导在中南海看戏时也需要安排安保。马永臣曾在怀仁堂看过一场演出,但那回主要不是让他看戏,而是负责安保工作。那次任务来得很急,临时通知,拿到票就立刻赶过去了。
那次毛泽东设宴招待刚从朝鲜前线归来的彭德怀,特意请来戏曲名家袁雪芬表演。马永臣坐在前排看戏,突然听到身后响起掌声,回头一看才发现是毛泽东等人到场了。
领导们坐在中间几排看戏,毛泽东和彭德怀坐在一起,一边看一边低声交谈。马永臣表面是在看戏,实际负责安保工作,所以压根没注意台上演的是什么,更不知道演得好不好。
很多当过警察或警卫的战士都知道,他们经常穿着便衣混在人群中,表面上是看演出,实际上时刻盯着周围动静,就怕发生突发状况。
当时毛泽东坐在二楼的包间里,这个区域由中央警卫团直接负责安保。而在一楼大厅,同样安排了专人进行值守。
安保人员会提前接到任务通知,晚上有重要活动需要执勤......每个人的座位都安排得明明白白,必须确保万无一失。
警卫的工作就是四处巡视,发现可能存在的危险就及时排除,重点防范爆炸物。那时候大家经验都不多,很多警卫连定时炸弹长什么样都没见过。遇到可疑物品时,如果自己处理不了,就立即上报。虽然经常是白担心一场,但为了安全起见,宁可多费些功夫也不能大意。
毛主席特别喜欢看戏,身边警卫员都清楚这事。有时候他还会跟着哼唱几句。警卫员们看在眼里,都觉得主席挺不容易,连看场戏都有这么多规矩要遵守。
看戏对毛泽东来说经常是工作的一部分。他常请民主党派人士一起看戏,边看边谈工作。不仅在中南海看戏,每次到上海,毛泽东也会抽时间去看戏,因为上海有很多著名的戏曲表演艺术家。
毛泽东利用这些零碎时间放松身心,通过休闲娱乐来调节繁重工作带来的紧张感。